发布时间:2024-11-24 23:53:05 来源: sp20241124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以叙事理论研究为经、以叙事实践行动为纬,在建设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进程中力求贡献职教方案和智慧。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学校在《推进公共外语改革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组的指导下深入调查实践,探索研究职业教育“走出去”。职业教育叙事是叙事学理论与职教实践融合的一种话语传播范式,涉及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讲给谁4个关键要素,其核心为叙事能力建设,关乎职业教育叙事的修辞效果以及海外受众的接受度。
谁来讲故事:不同维度的叙事者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叙事重在表征我国职业教育成就,传播软实力,多以第一人称向世界讲述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愿景。高端峰会、国际会议、白皮书、专题片、国家智库等平台都是国家层面开展职业教育叙事的载体,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路径。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着力培养1000多名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跨文化能力的学生“走出去”,同时引进800多名国际学生来校学习,成为知华友华人才,是重要的个体叙事者。以个体视角发普通人声音,这种个体间的情绪表达和感情传递比起严肃的国家话语方式更能影响受众情感。职业院校的教师、国际交流的从业者、国际组织工作人员、自媒体工作者等,都是个体叙事者,更能有效传递朴素的价值情感。个体叙事者的视角是平视的,叙事声音汇集起来会成为有力量的音景,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学校作为特殊的叙事主体,兼有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的视角,可以在多平台、多维度上凸显叙事优势,实现特有的叙事效果。
讲什么故事:不一样的职教故事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向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输出专业和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传递不同的理念,将中国传统哲学观融入“一带一路”叙事的价值旨归;另外,“一带一路”基建项目、青年技能培训项目等,都是可视化的物质成果,也成为职业教育叙事的载体。
设施联通是基础保障,目前国际班列、高铁港口等大型基建项目规模宏大、运行良好。资金融通让贸易畅通变得可行,也让跨越广袤疆域的国际贸易更加高效快捷。目前,学校积极融入多个国际组织,与100多个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设“班·墨学院”等海外人才培训基地,向科特迪瓦等国家提供农业防灾减灾技术培训等,助力勾画“五通”全景图。积极创新“职教出海”路径,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助力构建全面、客观的国家形象。
怎样讲好故事:不同模态的职教叙事
使用声、光、电等叙事媒介,实现全新的叙事效应。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基于新技术、新手段的使用而呈现更直接的价值传递和更强的情感阐释力。在“走出去”的进程中,让新技术赋能故事内核。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新传播手段路径;搭建新叙事平台,构筑更具传播效应的叙事场景;提炼故事内核,讲好高铁故事、鲁班故事、孔子故事、飞天故事等,更好地实现海外受众与中国民众的情感连接、价值融通和心灵相通。
学校积极组建叙事研究团队,开展区域与国别研究,为中国叙事学学科的建设以及叙事学的跨界发展持续赋能。重视外语的媒介优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大力发展非通用语种教育,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多语种技术技能人才。加大叙事研究力度,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开展职业教育叙事研究等课题和项目,将成果转化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学校致力于提升师资队伍的外语能力、推动话语传播能力建设、加强8个语种专业建设等举措,不断提升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讲好职教故事的能力。
讲给谁:共建国家的广大受众
中国职业教育传递的是技术技能改变生活的能力,讲述的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主流媒体、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民众都是直接的受叙者,对中国职业教育的接受状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一带一路”理念的认可。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频繁的、高质量的双向流动传递了学校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成果。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建设单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始终坚持讲好中国职教故事、传播好中国职教声音:一是加强双师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开设多个非通用语种,提升叙事能力和话语传播能力;二是拓展叙事平台,在国际会议舞台、国际竞技舞台、国际学术舞台,表达中国职教愿景,展示中国话语影响力;三是重视区域与国别研究,构建职业教育叙事研究团队、强化政行企校协同;四是重视来华留学工作,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全面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师资、课程、学生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
(孔庆荣 杜琳)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