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1 04:02:20 来源: sp20241211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分7个专题,集中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522段。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摘编》第一、二专题,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后,为了摆脱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苦苦求索,进行民族复兴的各种尝试,试图通过各种方案来实现现代化,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坚实战略支撑,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坚强制度保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党的领导激发强劲动力、凝聚磅礴力量、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在总结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实践成就和经验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更加清晰擘画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目标要求,科学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
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要毫不动摇坚持。《摘编》第三专题集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五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作了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进一步作了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口规模不同,现代化的任务就不同,其艰巨性、复杂性就不同,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中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考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保持历史耐心、进行不懈努力。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科学概括,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概括是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我们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特别是要把这个本质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等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倍加珍惜、始终坚持。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拓展世界眼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三、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要发展,明确目标和路径很重要。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一定会实现。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摘编》第四、五、六专题,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深邃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中国式现代化既有路线图,也有时间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即: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深刻认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有计划、有部署,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对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拿出落实的具体方案,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施工图,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进一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抓紧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协调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在面对各种矛盾问题和重大风险挑战时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关于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既要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又要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关于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既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又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关于守正与创新的关系,首先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又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关于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关于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同时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底气来自哪里?来自我国越来越厚实的家底,更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真理追求,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始终坚守。要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多姿多彩、发展道路多元多样,这是世界应有的样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是单选题。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现代化的新图景。《摘编》第七专题,集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在长期探索实践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也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文明是多样的,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现代化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其骨子里的资本至上、弱肉强食、两极分化、霸道强权的本性没有任何改变,其弊端愈益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国情和历史条件,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水土不服,绝大多数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道路选择”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就,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无意也没有输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模式”,但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必然会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所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和更好社会制度提供新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学习《摘编》,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2日 06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