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5:12:35 来源: sp20250104
“我喜欢中国的小伙伴,喜欢中国文化和那里的现代感!”结束中国之行返回老挝的学生蓬批湾告诉记者,“感谢习爷爷在信里的邀请,让我们能够坐中老铁路火车去中国!”
“我会好好学习中文,像给习爷爷信里说的那样,早日成为两国友谊的使者。”名字意为“中国”的孟加拉国女孩阿里法·沁,在来华参加论坛后更坚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上,蓬批湾和沁与习近平主席的书信往来的故事打动了在场许多人。笺暖情长,这些真挚的互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激励他们成长。此次从中国回来后,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心愿和计划。
“我还想第三次、第四次去中国”
10月18日下午,作为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学生代表,蓬批湾站在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的讲台上,用流利的中文,向全场嘉宾深情回忆同习爷爷书信往来的经历,讲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自己学校和家乡带来的变化。
“干净整洁的新课桌、新板凳有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新教学楼有了!”“现在我们如愿以偿来到北京,感觉非常棒!”小姑娘的发言引来全场热烈掌声。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民心相通专题论坛。蓬批湾(左四)上台发言。
出席论坛的老挝国会副主席宋玛·奔舍那感触良多:“要深化老中友谊和‘一带一路’合作,两国年轻人需要常来常往。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2019年,赴华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包括蓬批湾在内的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师生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师生们在信中写道,中国梦和老挝梦通过“一带一路”联通在了一起,希望能早日乘坐中老铁路火车来到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在复信中勉励他们做中老友好的接班人,欢迎他们早日乘上中老铁路列车来到北京。
“坐中老铁路列车去中国”,成了这些老挝孩子们心中的期待。在两国共同努力下,中老铁路2021年12月3日顺利开通运营。10月14日,搭乘今年开行的中老铁路国际客运列车,蓬批湾再次来到中国。
蓬批湾结束中国之行返回老挝后接受记者采访。
“和上一次坐飞机不同,坐火车可以近距离地看到中国的山山水水和城市。”蓬批湾告诉记者:“这次我们去了昆明、北京、上海、成都,看到了雄伟的长城、繁华的外滩、美丽的花都,还有可爱的大熊猫。”
她说:“我迫不及待地同爸爸妈妈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我真的希望他们也能来看一看中国。”
“这次我们同中国小伙伴们一起,表演老挝传统舞蹈和传统乐器芦笙,交换了礼物。”说起对未来的期待,蓬批湾腼腆中带着期待,“我还要多多练习中文。我还想第三次、第四次去中国,去留学,向更多朋友介绍中国。”
在采访中,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师生为老中友谊“比心”。
“我们感到了家人般的温暖。”随行的农冰村小学校长潘通说,此次中国之行,老挝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善和中国城市的开放活力,“我们希望年轻一代能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为老中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早日成为两国友谊的使者”
从中国回来后,阿里法·沁更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2010年,沁的母亲因遭遇难产而生命垂危,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访问孟加拉国的中国医生顶着巨大压力成功手术,守护母女平安。沁的父亲感念中国医生的救命之恩,以孟加拉语的“中国”一词给孩子取名为“沁”。
在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沁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和未来希望到中国学医的心愿,得到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和鼓励。
阿里法·沁在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后接受记者采访。
沁对新华社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激动之情:“我很感谢习爷爷给我复信,我也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再来中国。”这次来华,除了北京,沁和家人还去了上海、杭州、安吉、正定等地,所到之处的绿水青山、城市街巷,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上海,我和父母一起俯瞰繁华的夜景;在杭州,我们和中国奥运冠军见面;在正定,参观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园时,我第一次了解到‘乡村振兴’的概念……”
沁感言,此次中国之行进一步增进了她对中国的认知,“我会好好学习中文,像给习爷爷信里说的那样,早日成为两国友谊的使者。”
沁的母亲杰娜特陪伴她来中国参加论坛。在现场,杰娜特听到了许多外方领导人和其他国家参会者分享的“一带一路”合作故事,“和我们的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卡纳普里河底隧道,这些项目我们耳熟能详。对我们来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带来改善生活的机遇。我们很幸运拥有这样的机遇。”
“习近平主席和阿里法·沁通信的暖心故事,展现了中国领导人对发展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视。”孟加拉国教育部长迪普·穆妮说:“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相互尊重和平等的人文交流,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友谊,为两国追寻共同发展、提升人民福祉提供强大动力。”
民心相通 未来可期
10年间,在习近平主席擘画和推动下,“一带一路”合作将加强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伙伴之间积极开展人文交流,广泛实施民生项目,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全力打造合作平台,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就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7月25日,莫桑比克马普托省皮科科村学校的孩子们站在装有中国援助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的房屋前。
“加强人与人的交流和联结,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涵。”参加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的巴基斯坦青年学者明竺表示,自己将继续在中国的学习和研究,为促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包括明竺在内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对他们积极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表示赞赏,鼓励他们加强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明竺说,民心相通带来的温暖力量,将鼓励年轻一代架起更多和平友善的桥梁,播撒更多团结合作的种子。“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和寄语对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产生了积极影响,他鼓励年轻人多走动、多往来,帮助他们增进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未来能够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8年5月22日,哈萨克斯坦青年鲁斯兰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研究所献血。在中国留学期间,血型为RH阴性血的他多次无偿献血,被人们亲切称作“熊猫侠”。
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已经见证了一座座“友谊桥”跨海而生,一条条“幸福路”四通八达,更见证了无数心手相连、同心筑梦的故事:在华留学期间多次无偿捐献“熊猫血”的哈萨克斯坦小伙儿鲁斯兰,“和中国造的铁路一起成长”的肯尼亚历史上首批女性火车司机之一的康西莉亚,疫情期间同中国朋友守望相助、说出“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肺腑之言的留学生马文轩,用仁心仁术书写大爱与担当的中国援外医疗队……
作为高峰论坛主要成果,包括“支持民间交往”在内的八项行动,为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注入强劲动能。“一带一路”合作步入下一个“金色十年”,相信将有更多民心相通的动人情节写进亲历者、建设者的人生故事,写进中国携手世界共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总策划:刘健
策划:倪四义 班玮 汪金福
监制:韩墨 邓玉山 张崇防
统筹:闫珺岩 孙浩 孔张艳 李德欣
记者:陈杉 赵旭 孙楠 张代蕾 马淮钊 宿亮 郝晓江 侠克 王普
编辑:王雅晨 赵嫣 孙浩 刁泽
摄影:陈斌 董江辉 达文(报道员)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