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0:14:30 来源: sp20241105
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更加积极主动担负起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光荣使命,推动首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在体系化、学理化方面的日益完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余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从毛泽东同志1940年明确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到新中国成立后党与时俱进地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都彰显了党对文化建设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深刻揭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和人类前途命运,深刻阐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辩证关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立足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全面阐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准确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马克思主义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巩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彰显了高度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伟大实践又指引伟大实践,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新时代文化建设实际出发,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这一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引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彰显巨大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首都文化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前不久还专门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举首都文化建设之“纲”,赋予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定位,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目标方向;铸城市精神血脉之“魂”,强调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寻城市建设发展之“根”,强调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职责使命;张精神文明建设之“要”,肯定首都市民优秀品质和城市人文氛围;架文明交流互鉴之“桥”,强调广泛开展对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些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引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首都贡献。
强化全国文化中心定位。北京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灿烂、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赋予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城市定位,强调首都规划要“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我们充分发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夯基立台,聚焦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以“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为框架,充分发挥首都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守护好北京历史文化这个“灵魂”。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鲜明提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的重要观点,指出“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强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我们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启动百余项文物修缮工程,统筹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保护与发展,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不断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赓续红色文化精神血脉。红色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北京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镌刻着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视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地和北大红楼,多次强调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把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摆在重要位置,规划建设建党、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推动“进京赶考之路”整体活化,擦亮一系列红色地标,建设红色场馆思政课堂,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建设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城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北京市民的优秀品质,指出北京广大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氛围。我们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46万名“北京榜样”的平凡善举彰显社会主义道德非凡力量,全域文明创建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458.1万名注册志愿者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为社会文明进步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
搭建文明交流互鉴重要平台。北京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和窗口,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读懂新时代中国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冬奥筹办等重大活动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努力发挥历史古都优势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核心承载地功能,以高水平文化服务保障向世界展示开放包容的城市风范和“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办好北京文化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国际性品牌活动,不断搭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全球平台,大国首都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示范作用
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定位,北京要坚持首善标准,强化责任担当,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持续加强学习领会,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更加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化研究阐释,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列出重点选题,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全面宣传宣讲,更好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注重落地转化,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扎实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优势,努力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坚持高举旗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理力量在京华大地充分彰显。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统一思想与狠抓落实一体推进,突出重点、分类开展理论学习和宣传宣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推动干部群众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发展战略、重大举措和有力行动。坚持讲故事讲经验讲道理有机统一、主题报道与基层宣传有效贯通,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以宣传报道、新闻发布、网络管理协同联动提高舆论引导水平,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巩固壮大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凝聚起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磅礴力量。
坚持自信自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千年古都交相辉映。切实承担起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首都职责,着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优势,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加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围绕北京在中华文明形成演进中的独特地位贡献,深入开展“城之源”“都之源”等文物考古及价值挖掘,持续探索中轴线保护的“北京经验”,高品质建设三条文化带,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全域保护、系统保护、科学保护,进一步凸显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全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提炼更多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抓住承办党和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首都机遇”,展现中华文明的时代气象,厚植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底蕴。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主流价值、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动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协同发展,打造连珠成片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课堂,以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为契机,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高地;抓好青少年重点群体,持续推进“‘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把优秀文化送进大学校园,让思政课堂浸润文化力量;突出利民惠民导向,改进创新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力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坚持文艺展新姿、精品献人民,建好用好文艺恳谈会、影视摄制服务、文化资讯发布等机制,整合资源、服务创作、扩大影响,让“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更加闪亮;以“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带动文化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北京文旅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设充满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宜居城市。
坚持开放包容,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首都贡献。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抓住在京举办的重大活动契机,全力做好文化服务保障,增强中国故事的世界感染力。深入挖掘“双奥之城”资源,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创新传播体系,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聚焦国家级、国际性定位,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植中国、面向世界”特点,持续办好北京文化论坛。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电影节、音乐节、设计周等平台作用,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组织好“魅力北京”等文化活动,推动更多“京产”优秀作品走向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作者为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7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