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22:31:58 来源: sp20241230
图为通江县铁佛镇尖包岭村公路。 杜文龙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为了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题,四川省通江县人大常委会瞄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深入一线调研,并协调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养护管理机制,探索出一套包括群众季节性集中养护、村组分户分段承包养护等在内的公路养护机制。
大巴山里,大风呼啸,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胜利乡大营村党总支副书记彭泽海裹紧了衣服往村外走。眼前,今年1月26日刚修通的水泥路宽敞平坦。
通江县地处大巴山腹地,群山连绵,交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2023年以来,通江县人大常委会瞄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难题,10多次深入一线调研,并协调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养护管理机制。如今,全县农村公路已达5000余公里,一套包括群众季节性集中养护、村组分户分段承包养护等在内的公路养护机制也逐步建立。
发现问题
农村公路基础薄弱,面临资金不足等建设难题
大营村的水泥路于2012年修建,多年来疏于维护,已略显破败。彭泽海以往每次开车出行,总要经过许多沟沟坎坎。山里路差坡陡,逢雨雪天,他都特别小心,“就怕过一个沟沟,车子打个滑。”
通江县山高沟深,大营村是距离县城最远的村之一,像这样的偏远山村如何破解交通难题?2023年9月开始,通江县人大常委会及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历时三个多月,将“健全农村公路管养体系、解决新的交通问题”作为调研课题,围绕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时下最要紧的就是通村水泥路的修建问题。目前,大营村已新修4公里水泥路,剩余的4.4公里要抓紧落实资金。”常往村里跑,通江县人大代表、胜利乡乡长冯斌很清楚村里的情况。一旁,胜利乡选区选出的县人大代表、通江县财政局预算股股长彭大明将意见写了下来,补充说:“还要对老路进行加宽加厚,修建排水沟和护路挡板墙。”
过去,一些通村公路年久失修,有的地方仅靠传统的铁索桥对外通行,村民出行不便。听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天泉、县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军仁等人组成的调研组来到村里,胜利乡观音堂村村民杜兰峰连忙反映问题。
“一下大雨,河水一涨,铁索桥湿滑,根本没办法通行。”调研座谈会上,杜兰峰说,村里急需实施铁索桥改公路桥项目,而项目推进问题焦点就在争取专项资金上。
“县里已经将‘索改桥’纳入了民生实事项目,现在要抓紧推进,解决资金问题。”调研组成员边回复边拿出纸笔记录下来——农村公路面临资金和项目支持的问题,要尽快研究解决。
收集完意见,调研组又先后到胜利乡青龙山村、广纳镇檬子垭村调研农村公路建设机制。
形成方案
召开专题会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水泥路改扩建
拿出调研记录,一组数据摆在眼前:调研期间,调研组下乡调研15次,走访了12个乡镇、38个村,收集意见建议280余条。
县人大代表回选区集中听取民意时,100多名县人大代表收到了不少群众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一些村谈到了农村公路建设维护的不足。”通江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书记张劲松说。
随后,一场专题会议在通江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会上,调研组成员和县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农村公路管理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坐到了一起,商讨解决思路。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天志首先发言。“今年,我们将加快修建进度,完成好胜利乡3座铁索桥改公路桥的后期施工。”李天志说,“针对大营村水泥路老化、年久失修问题,计划争取专项资金进行维修和扩建。”
“财政能否进一步给予支持?”调研组询问。
“财政将梳理出专项资金。”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说到这里,县农村公路管理局负责人接过话茬:“农村公路要更好养护,才能长期使用。而要养护好,首先就得完善县农村公路养护的相关管理办法,还要健全养护管理机制。”
结合调研情况,吴天泉也发了言。“县人大常委会可以推动修订农村公路养护的相关规则,针对农村公路的养护机制问题,进一步调研梳理,形成解决方案。”
专题会议结束,偏远山区农村公路建设问题解决思路渐渐明朗起来。争取到县财政局支持,县交通运输局研究确定了施工项目,专项资金也很快到位。
测量公路尺寸,施工队进场,混凝土搅拌声响彻山间。去年年底,随着项目资金陆续到位,大营村的4.4公里水泥路开始改扩建,观音堂村的铁索桥改公路桥项目也加快推进。每天清早,彭泽海总要先到施工队查看项目进展。很快,一层崭新的水泥砂浆铺到了老路上,3.55米宽的老路扩建到了4.5米。道路两侧,排水沟预留在靠山的一边,护路挡板墙也立了起来。
推动解决
发动各方参与,推动建立农村公路多元养护机制
农村公路要能长期使用,离不开健全的养护管理机制。专题会议结束,调研组围绕建立多元养护机制继续深入调研。
来到兴隆镇三角村,村里一套发动群众季节性集中养护公路的机制吸引了调研组注意。每逢夏、冬季节,村里都会组织在家农户带上扫把、拿着簸箕、手持铁锹,前去清扫公路。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其中之一就是发动村民义务参与养护。”吴天泉说,“这种养护属于预防性养护。”很快,调研组将三角村的这则经验写进调研报告。
山里刚下过雨,养护队员雷太武就带着铲子、小推车和扫把,到公路上清理碎石。在兴隆镇翰林村,雷太武负责5公里多的农村公路养护。每逢雨雪天气,他都要第一时间去“巡路”。自2020年起,兴隆镇就探索设立农村公路镇村养护运行机制,镇里设养护站,村里设养护队,清理路面碎石和杂草。“我们村一共8个养护段,养护农村公路近50公里。”翰林村党委书记杨永东说。
“这种建立养护队的做法,充分利用了省市县财政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值得推广。”吴天泉说。收集有益经验,兴隆镇的做法也被纳入调研报告。
财政资金相对有限,如何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公路养护?杨永东介绍:“每年年末,我们发动返乡村民捐赠资金,每年能筹集到七八千元的护路资金,为养护队购买一些劳动保障用品,支持村里组织集中性养护行动。”
此外,民胜镇等乡镇设置护路公益性岗位的有益经验,也被调研组吸纳进来,通江县今年拿出3700多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如今,我们正逐渐推广群众季节性集中养护、村组分户分段承包养护、公益性岗位养护和社会化资金支持养护等多元养护机制。”袁军仁说。
前不久,一场农村公路管护流动现场会在通江县广纳镇召开,开启了通江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改革试点。“今年我们还将充分挖掘分户分段承包农村公路养护的试点经验,逐步延伸到全县324个村5855公里农村道路。”通江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蒲志学说,“争取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资金投入达1300万元以上,破解当前农村公路管养难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0日 12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