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司号兵”再吹冲锋号忆烽火岁月 下巴的伤疤是光荣“勋章”

发布时间:2025-01-10 23:08:51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南宁8月1日电 题:95岁“司号兵”再吹冲锋号忆烽火岁月 下巴的伤疤是光荣“勋章”

  作者 林洁琪 陈沿佑

  “嘀嘀嗒,嗒嘀嘀……”现已95岁高龄的老兵马青山双手摆成吹号状手势,眼神坚定地凝视远方,嘴巴发出嘹亮的节奏。通过老人吹起的冲锋号,仿佛让在座的人们回到了烽烟滚滚的战争年代。

  “八一”建军节来临, 中新网 记者走进老兵马青山的家,聆听他的那段峥嵘岁月。1929年出生的马青山,1947年参军,曾任四野49军147师440团3营8连司号员,经历过解放战争、南下剿匪、援越抗美等多场战斗的洗礼,1955年5月被授予解放奖章一枚,荣立三等功两次。

图为马青山认真端详老照片回忆昔日峥嵘岁月。陈沿佑 摄

  “下巴的伤疤,就是在战场上吹号时被枪打伤留下的。”马青山用手摩挲着留在下巴的浅沟伤疤,他说,每当冲锋时,号兵总是第一时间吹响军号,及时传递指挥员的命令,也能鼓舞士气,因此是敌人重点狙击对象。

  马青山回忆道,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号兵需站着或趴着吹号,如果遇到比较开阔的地形,就需要找好隐蔽,趴着吹号,要不然号声一起,容易成为敌人的靶子。

  马青山的母亲在他6岁时离世,幼年时只能以乞讨为生。参军后,马青山随着部队从吉林到南宁,同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一起保家卫国,“跟着党走到底,解放全国人民,拼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时候就只想着这件事。”马青山坚定地说。

  时隔数十年,年事已高的马青山记忆力已大不如前,但他仍清晰地记得每一曲军号音律,也还记得跟他一起战斗的战友们,他指着昔日和战友们合影的老照片说道:“过去他们总和我开玩笑,叫我‘马仔’,时常喊我说‘小马仔,过来’。”思及此处,他的眼里噙着泪水。

图为马青山展示自己年轻时期在部队的照片。陈沿佑 摄

  马青山告诉记者,他最难忘的记忆就是1949年的马迹塘战役。马迹塘战役是衡宝战役的前哨战,是人民解放军解放益阳的最后一仗,以少胜多,成功将敌军击退,为衡宝战役的胜利赢得了先机。

  马青山谈到,有一次阵地上冲锋号突起,他仔细辨认对方的号音,凭借过硬的技术判断出其中两三个音与自己所在连队的号音不一样,他立即向司令员汇报,成功让大家躲避了敌人的埋伏,他因此被记立功一件。

  马青山记得其中有一名战友的双腿被炸断,血肉模糊,没有东西包扎,最后战友还是牺牲了。他亲手将战友埋葬,用木头为他做了一块墓碑。他说,“那场战斗很惨烈,我们连130号人,打到最后只剩不到20个人。”

  战争年代对马青山来说,一是辛苦,二是打仗。“打仗太艰苦了,我的心里难受啊,老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马青山说话的声音有些哽咽,退伍后跟幸存的战友们相聚时,还会聊起以前的艰苦日子,只是如今大部分老战友已经不在人世了。

图为马青山向南宁市的学生们讲述革命故事。南宁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福建园休养所供图

  离休后,马青山怀着“向青年学生播撒红色基因”的想法,经常受邀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地为民众讲革命故事,激励大家学习和传承革命优秀传统。

  南宁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福建园休养所工作人员李婧介绍,“马老一直很热心,非常支持军休所的日常工作和党建工作,还会提一些意见建议,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让更多的人重温红色记忆,传承发扬好红色基因。”

  马青山说:“不要忘记过去老一辈打仗的苦,希望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革命优秀传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