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创新汇聚更多“她力量”

发布时间:2025-01-04 22:47:32 来源: sp20250104

  【科学随笔】

  作者:魏永莲(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以表彰她在女性劳动力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戈尔丁提出,如何平衡家庭责任和职业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即便在发达国家,努力在事业与家庭间追寻平衡的似乎总是女性。我国女性科技人才也不例外。如何更好发挥女性科技人力资源作用,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领域迸发更多活力,值得深入探讨。

  2021年,全国妇联、科技部等制定了《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之后又发布了《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全国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及多个地级市成立了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组织,成为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重要抓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整了申报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系列友好政策及相关组织的大力支持,有效缓解了女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焦虑”。

  由于传统观念、教育背景、婚姻家庭等因素影响,女科技工作者在职场发展、生育成本和家庭责任承担过程中,往往面临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的比例较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难度较大;高层次人才还比较缺乏,参与科技决策咨询、科技政策制定等活动的女科技工作者较少,科技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引领和榜样作用较为缺失;育儿及家庭照护压力、社会的期待和责任分配,以及生育期和职业发展上升期时间重合等现实问题,可能导致科研工作中断且难以接续;社会和文化层面还存在一些刻板印象等。

  突破女科技工作者发展瓶颈,迫切需要聚合国家、社会和女性自身力量,加强政策扶持和创新,优化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同时,要强化女科技工作者自身的信念和能力,以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一是加强相关政策引导,加大组织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完善促进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环境,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差异性和女性特殊需求,具备条件的可以对加强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专门部署,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对政策落实情况及其效果、问题进行追踪评估,如评估新的社会和科技政策趋势对女性科研人员的影响,生育政策、科技评价制度的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文化、教育等宏观、中观、微观环境以及社会与科学建制对女性成长发展的影响等,推动以事实数据为依据的科学政策制定。从支持女性科研人员个体转向支持制度环境改变,在科研资源与岗位等方面的政策与制度设计上,给予女性更充分的人文关怀,如出台更多加强女性科技人才培养和举荐的具体制度规定和计划项目,为女性从事科研活动与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社团作用,团结凝聚女科技工作者把科学追求融入巾帼建功、科技强国具体行动中,为女科技工作者施展聪明才智、勇攀科技高峰、开展科技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搭建平台、创造环境。

  二是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多元激励机制。围绕科学建制与科技政策以及相关社会体制等环境因素,实施激励政策,畅通女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路径,增加职称晋升、项目评审、奖励等各方面的支持比例,以及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等。加强对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的领导力培养,制定激励女性科学家承担高层次和重大类型项目负责人的优惠政策,扶持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和培养更多优秀女性科技人才。加强对后备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对少年儿童从事科学事业的正确引导,吸引更多女性从事科技创新和选择科研作为终身职业,如在理工类专业中专门设立优秀女大学生奖学金等。

  三是努力营造科学文化,优化社会舆论导向。受传统社会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女性往往容易低估自身的社会价值,抑制了科研能力的发挥。进一步鼓励女性发挥潜力和才能,提升女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认同感,建立积极包容的工作环境,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如积极服务女科技工作者发展需求,设立女性培养基金和女性科学研究基金等,帮助她们克服职业发展挑战;积极服务女科技工作者生活需求,在家政、照护等方面做好接单服务和定制服务,帮助她们妥善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积极服务女科技工作者健康需求,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关心关爱孕期、哺乳期女科技工作者,为她们创造生育友好型工作环境。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研究中断的女性,鼓励科研单位设立女性科研回归基金,为她们提供专项资助,使其能够重返工作岗位,进行持续性科学研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挖掘、生动讲述女性在科技创新中勇于追梦圆梦的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广大女科技工作者树立典型榜样,激励更多女性坚守科学理想、勇攀科技高峰,努力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关心关爱女科技工作者,促进她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学界和全社会形成合力,既要认可和尊重女性特殊的自然属性,又要关注女科技工作者发展所必需的一般属性,引导和鼓励女性在科技研究领域实现价值,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增长与优化汇聚源源不绝的“她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07日 16版)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