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6:56:01 来源: sp20241110
我站在一片巨大的水面前。明亮的“镜面”上映出一片美景:斧削刀劈峭壁悬崖的太行山,成行连片叶密果藏的山林。旁边的小公园里,村人们正在闲聊谈天;公路边的停车场上,停着各式各样进山旅游的私家车……
这里是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魏家庄村。我的脚下,传来暗渠中哗啦啦的流水声。回龙湾小水库,是红旗渠配套建设的库池工程中的一个。
此行我来到这里,是为一个叫李兆成的人而来。回龙湾小水库正是他看护过的小水库。
今年5月,我在林州采写红旗渠,从一部为八十一名修渠献身人员立传的书中,听说了李兆成的轶事。回到安阳后,心中总是放不下这位凡人英雄,于是,冒着麦熟时节的骄阳,专程来到魏家庄深入采访。
六十多年前,李兆成出事了。
祖祖辈辈为缺水作难的李兆成,多次要求才如愿以偿上了红旗渠工地的李兆成,来到工地两年多的爆破手兼安全员李兆成,发现隧洞内险情,及时喊开铁匠桑根生等人,自己却被一块圆石挟带着碎石土块砸倒。
回忆起当年被救时的情形,进洞送錾子的桑根生至今还心有余悸。
当时李兆成生死未卜。回山角工地医院里,医生叹气摇头。李兆成的一条腿多处骨折、失血严重,内脏受伤,大小便失禁,医生想尽主意用尽办法,他还是几天几夜昏迷不醒。工程指挥部不得不通知李兆成所在的生产大队,赶快来人把他抬回家。
也许是亲人的声音刺激了李兆成。当亲人们匆匆赶到回山角时,李兆成醒了,嘴唇嚅动着。众人大喜。指挥部毫不犹豫地决定,立即将李兆成送到位于百里外安阳的解放军第十三野战医院。军医把李兆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近两个月后,他被转到林县人民医院继续治疗,一年多后终于出院回家。
可回到家的李兆成却高兴不起来。这辈子再也不能去修渠了。只剩一条好腿能使上劲,自己一辈子都离不开双拐了。干啥事儿都要家人帮忙,这可怎么办?
说起父亲李兆成,大女儿李变英不无骄傲:“俺爹是好样的!”修过红旗渠的李兆成是好样的。没过多久,他开始重新学走路。开始时用双拐,后来只用单拐,他想腾出一条胳膊一只手干活。
“为了练这些,俺爹没少受苦。”小女儿李变花满是心疼。
“那时候,大伙儿都赞成,队里每年补助二大爷家工分,他家可以吃到当时社员的口粮平均数。可二大爷心里过意不去,他说,一条腿残疾了,一双手没坏,不能白挣工,三番五次要求干活儿。”李兆成的侄儿李本立告诉我们,“起初,队里让他护林,他不光护林,还看护庄稼,在麦场巡夜,一个残疾人比正常人干活儿还要认真负责。后来修小水库,他就去工地上喊夯,高门大嗓喊得响亮。”
水库建成后,在李兆成的坚决要求下,他和妻子一起住进水库边的小屋,日夜守护着水库。旱时浇地,他们从水库里放水;库水少了,他们从红旗渠灌水。平时,他们巡库巡坝,除草固堤,劝阻冒险的游泳者和不懂事的孩子。
“二大娘去世后,二大爷继续尽心尽力守着水库。后来,二大爷也去世了。按他的遗愿,葬在离小水库和红旗渠不远的山坡上。至死,我可敬的二大爷也要守着他心心念念的红旗渠。”李本立感叹。
“可是,他怎么会上了献身人员的名单?”我疑惑地问。
“二大爷在红旗渠民工花名册里的名字叫李兆成,但是村里人都喊他小名李虎山。加上他出院后从不去公社县里要待遇要抚恤,这样,可能就造成李兆成上了献身人员名单,李虎山又活了十八年。”李本立解释道。
原来如此。
虽然,李兆成的故事不为很多人所知,即使在林州大地,也并非人人皆知。但这样的凡人英雄,同样需要让更多人知道,同样值得我们景仰。
李兆成长情不渝守护的回龙湾小水库,镜子似的水面荡漾着涟漪。李兆成生死相伴的红旗渠,浪花朵朵奔涌向前方。渠西的岸上、渠东路的旁边,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的乡间民宿避暑度假。绿树红花环绕的魏家庄,如今已是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花果飘香的幸福村庄……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3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