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批工业遗产名单公布 首钢、国营738厂等7项入选

发布时间:2024-11-24 10:19:29 来源: sp20241124

  本市第一批工业遗产名单公布

  首钢、国营738厂、电报大楼、珐琅厂等7项入选

  本报记者 曹政

  一座斑驳的冶炼高炉,一段随时代而起的钟声,一台记录历史的收报机,都有可能承载着属于北京的传奇故事。

  昨天,市经信局公布了北京第一批工业遗产认定名单,共7项,分别是:国营738厂(北京有线电厂)、国营751厂(751园区)、北京电报大楼、北京珐琅厂、北京化工研究院、首钢集团、北京华电水电有限公司(原密云水电厂)。

  沧桑巨变

  首钢见证民族工业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形成了多个工业区,建立了覆盖冶金、机械、纺织、电子、化工、电力等门类的工业体系,真正从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这些工厂更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无数个“第一”。

  这其中,位于石景山的首钢历经百年,也是这批名单中历史最悠久的。“首钢发生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负责认定的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首钢曾建设了中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厂、发明制造了中国第一套无料钟炉顶、第一座顶燃式热风炉。

  此外,1958年与密云水库同步建设的北京华电水电有限公司(原密云水电厂),也是水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是密云水库白河地区唯一泄洪口和电力配套设施。

  “该厂60余年的建厂史,就是一部新中国水电建设的发展史,白河电站主厂房及所有机组均未进行大规模改造,基本保持了建设初期原貌。”上述负责人表示,1973年,该厂还成功开创了蓄能机组国产化之先河,填补了我国蓄能机组空白。几十年间,这里还为河北、山西、新疆等地的水电站和国内相关大专院校累计培训大量技术人才,并向多国派遣水电专家、输送水电技术。

  写满辉煌

  创下多个“第一”

  由于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原因,一批工业老厂陆续变身,但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厂房、机器设备等工业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国营738厂(北京有线电厂)便是如此。该厂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57年建成投产。我国第一部自动电话交换机、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等都诞生于此。“国营738厂为我国两弹试验、卫星上天、导弹发射等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并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上述负责人说。

  这处工业遗产核心物项之一的国营738厂原址建筑“五角大楼”,已建成60余年,筹备建设初期参考了前苏联原红霞有线电厂布局,至今工业形态保存完整,亭台、雪松、雕像、红星瞭望台极具时代气息。此前,相关企业已多次对楼内公共设施、楼外工业景观及设施进行改造修缮。

  不远处的国营751厂也入选工业遗产。曾经,这里主要为电子产业提供综合能源供应,也为北京城市发展、生产生活提供了稳定保障,与北京焦化厂、首钢煤气厂并列为首都三大人工煤气气源厂。如今,751厂的老炉区南、北广场和铁路专用线等场地进行了基础改造,使老厂区以751 D·Park的崭新面貌亮相。

  “声”动记忆

  电报大楼钟声成经典

  很多老北京都对北京电报大楼的钟声印象深刻。这座大楼1955年11月筹建、1956年4月动工兴建、1958年9月竣工投产,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通信枢纽,也是中国第一座最新式电报大楼,是当时中国电报通信的总枢纽。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电报大楼俯视为“山”字形,楼上装四面塔钟,气势恢宏,是人民邮电事业的代表性建筑之一。“电报大楼的钟声曾是新中国、新北京的重要标志,其营业厅曾为亚洲最大的电信业务综合营业厅。”上述负责人介绍,电报大楼于2007年就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电报大楼工业遗产的核心物项既有电子管无线收报机、电传打字机、电报投递用摩托车、北京电报局牌匾,又有1952年版《标准电码本》、北京电报局营业日戳和营业时间牌、《东方红》报时曲音乐等。

  此外,名单上的北京珐琅厂于1956年1月,由42家私营珐琅厂、造办处(专为皇宫制造)、作坊合并成立,是全国景泰蓝行业中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北京化工研究院1958年6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是中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工综合性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有力支撑新中国现代石油化工工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获评工业遗产后,这些老建筑、老物件将得到更好的保护。按照此前发布的政策,工业遗产单位应当设置专职部门或由专人监测遗产的保存状况,划定保护范围,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持遗产格局、结构、样式和风貌特征,确保核心物项不被破坏;遗产格局、结构、样式和风貌特征出现较大改变的应当及时恢复,核心物项如有损毁的应当及时修复。(北京日报)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