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探索构建绿色能源供应结构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

发布时间:2024-12-28 03:28:50 来源: sp20241228

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 (焦磊 田小丽)当前,以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变革,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供给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多位专家学者在“首届中国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围绕可再生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能源供应、重点能源转型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为推动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过去几年,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能源变革正快速推进。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2.13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47.3%,年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31.6%,相当于欧盟2021年全年用电量。过去1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9.7%提高到17.5%,增幅是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2.1倍。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原院长谢秋野认为,未来要构建多元绿色低碳电源供应结构。他表示,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应达到25%,2060年达到80%以上,“未来,新能源将成为绿色电力供应的主力军,预计2040年左右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50%,2060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50%。”

“发展新能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原副总工程师裴哲义表示,随着能源需求稳步增长和“三高”问题影响日益突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面临保障持续稳定供应和加快清洁低碳转型的双重挑战。

裴哲义认为,发展新能源,也是实现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从行业来看,能源电力领域碳减排任务艰巨,是我国碳减排的‘主战场’。”他表示,随着电能替代深入推进,电力行业还要承接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转移的能源排放,电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势在必行。

对于如何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认为,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靠的条件下,要通过推动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技术创新,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产业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未来,可再生能源、核能、新型储能、绿色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数字化智慧化、新型电力系统等产业将实现融合发展。

随着新能源占比的持续提升,构建电力系统的任务也逐渐提上日程。“高比例风光发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表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转型成败的关键,而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支持高比例风光发电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

在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刘建国看来,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新型电力系统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

面对这一趋势,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储能的发展也不断加快。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70.2GW,同比增长44%。裴哲义认为,“以电化学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具备双向毫秒级快速调控能力,在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紧急功率支撑、事故备用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是应对电力电量平衡与安全稳定难题的有效手段。”

对于储能的规模化布局,谢秋野表示,要结合系统需求及技术经济性,积极拓展新型储能在源、网、荷各侧应用场景。依托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基地化新能源开发外送等模式布局电源侧储能,统筹布局电网侧独立储能及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模式灵活发展用户侧储能。

(责编:申佳平、高雷)